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 科 教| 時 尚|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圖 片|圖 片 庫|圖 片 網|華文教育|視 頻|供 稿|產經資訊|廣 告|演 出
涓浗鏂伴椈緗?404欏甸潰
location.href = 'http://www.chinanews.com/'; } else { if (navigator.appName.indexOf("Explorer") > -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otalSecond').innerText = second--; } els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otalSecond').textContent = second--; } } }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滾動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為何會有“宜資”不“宜居”的城市

2006年06月09日 11:45

  零點調查發(fā)布了“宜資”城市排行榜,北京排在首位,緊隨其后的是上海和深圳。但在同時發(fā)布的“宜居”城市榜上,北京僅排名第19位,處于倒數(shù)第二。(《北京晨報》6月7日)

  一個城市越是“宜資”,則這個城市越不“宜居”——零點的調查,讓我們再次面對經濟發(fā)展中的這一悖論。城市是人居的城市,投資是為人的發(fā)展,如果一座城市具有了“到那兒掙錢再到別處花錢”的況味,這座城市的投機意義就躍然紙上了。

  在一些大中城市,趕超型的發(fā)展戰(zhàn)略仍然成為決策者優(yōu)先考慮的選擇,城市擴張的內在動力成了地方政府的內驅力。于是,政績離不開高房價,土地貓膩里總有部門利益的身影。在反反復復的拆遷過程中,城市的成本節(jié)節(jié)攀升,城市成了資本的工地、不復是精神的家園——這就是越宜資越不宜居的根源。

  理論上說,宜資的城市應該是宜居的,因為那里是市場價值生機勃發(fā)的平原、是勞動力和生產資料自由飛翔的天際。宜資的土壤越深,市民越能分享到經濟增長的面包。但現(xiàn)實語境是,墻里是投資者墻外才是市民,而進入墻內的門票是VIP級的,于是在“宜資”不“宜居”的對壘中,彰顯著尷尬的三重悖論。

  首先是城市建設單極化價值取向的悖論。有人說,一個城市要有對精英開放的高爾夫球場,也要有能滿足打工仔居住的廉租房,才稱得上宜居。所謂宜居,其實就是一種多元的和諧、公平的和諧、廉價的和諧,但在GDP喧嘩和政績崇拜里,只見別墅不見小屋、只見會所不見馬路。城市在向上流動的時候,過于把資源規(guī)劃傾斜于精英群體,人為拉高普通市民的居住門檻。

  其次,城市建設缺乏理性規(guī)劃的悖論。理想狀態(tài)下的城市宜居因素是均衡的:涵括了對于經濟發(fā)展、社會保障、人文條件和自然環(huán)境的所有主要方面。但在“宜資”的狂熱里,某些地方為了眼前利益,缺位了理性規(guī)劃,只要看到地價飆升,想方設法拆遷土地,然后是掛牌上市,大筆土地拍賣款項入賬了,城市的空間結構卻凌亂不堪,導致市民居住從吃飯到看病上學都成了問題,無法“宜居”。

  “宜資”不“宜居”的悖論還在于城市發(fā)展中“重大不重小”的錯位思路。時下美國城市規(guī)劃學界興起的“新都市主義運動”,很值得我們思考。說新,其實還是重走了誕生于前汽車時代的“老都市”之路:密集的小街道,逛得起來的街肆,隨處可見的小商業(yè),鬧中取靜的居住區(qū)……這就是以自然人的需求和滿足為尺度的“自然城市法則”。而我們正追求著“整齊的視覺、夸張的風格、新奇的建筑”的大理念,小處著眼的人文關懷走丟了,城市成了抽象審美的城市,人在城市發(fā)展中走丟了。

  (來源:《中國青年報》2006年6月9日,作者:鄧海建,原題:《人在城市的發(fā)展中走失》)

 
編輯:余瑞冬】
:::相 關 報 道:::
·北京“宜資”不“宜居” 宜居指數(shù)排倒數(shù)第二
 

涓浗鏂伴椈緗?404欏甸潰
location.href = 'http://www.chinanews.com/'; } else { if (navigator.appName.indexOf("Explorer") > -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otalSecond').innerText = second--; } els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otalSecond').textContent = second--; } } }

  打印稿件
 
涓浗鏂伴椈緗?404欏甸潰
location.; } else { if (navigator.appName.indexOf("Explorer") > -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otalSecond').innerText = second--; } els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otalSecond').textContent = second--; } } }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shù)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xié)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wěn)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tǒng)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jiān)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yè)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