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選老師走了,走得很從容。十三日上午九點,當我趕到醫(yī)院,他已處彌留之際。醫(yī)生說他已經(jīng)沒有意識,但當我湊近他,輕輕呼喚“王選老師,王選老師,我是啟德”時,他的眼睛突然有了神色,顯然想說什么,一瞬間,我們又有了一次心靈的交流。令我哀痛不已的是,這是最后的一次交流了。
我一直稱王選同志為老師,這是習慣使然,我們同在北京大學工作,對前輩大家都尊稱老師。但對王選老師,更是出于我對他發(fā)自內心的尊敬與欽佩。我直接聆聽王選老師教誨的機會并不多,但他在公開場合發(fā)表的每一次講話或文章,都引起我內心強烈的震撼與共鳴,都成為我思想與行動的指南。
在長期的科研工作中,王選老師是我心中的楷模,我始終不忘他講的,科學研究就要追求“頂天”或者“立地”,切忌既不“頂天”,又不“立地”的工作。王選老師曾經(jīng)講過,名譽也好,地位也好,都不能帶來幸福,最難忘的是一個難題久久不能解決,突然有一天晚上躺在床上想到了它的答案,這個時候所得到的愉悅是難以用語言來表達的。漸漸地我也有了和他同樣的體會。
王選老師認為,一個科研工作者要學會適應中國的環(huán)境,要重視集體的力量。他曾精辟地指出,奧本哈姆不可能在中國取得像鄧稼先那樣的功績。他還說過,如果將取得的科研成果歸功于一個人,那一定是昏過頭了。我按照他說的去做,結果擁有了一個團結、溫暖的實驗室團隊。
在北大為王選老師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勵召開的嘉獎大會上,他作了一個非常簡短的講話,中心的意思是,要做好科研,首先要做好人。那么什么是好人呢?“關心別人與關心自己一樣的人就是好人”。我到現(xiàn)在還記得當時所受到的觸動,從此我把這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在給大學生與研究生作報告時,我也幾乎每一次都要把王選老師的這句話傳達給大家,每次大家也都受到深深的感染。1997年我當選中科院院士,之后不久,讀到王選老師的一篇文章,中心意思是,院士只是對一個人過去科研成果的承認,并不說明他就是權威,更不說明他在各方面都懂得多。我記住了他的告誡,繼續(xù)潛心于研究工作。
近年來我因擔任非學術職務,在電視上出現(xiàn)多了,就時時想到王選老師說的:“一個科研工作者如果在電視上出現(xiàn)多了,說明他的學術生涯快結束了。”既然我現(xiàn)在已無法避免電視鏡頭,就得承認自己學術上的落伍,因此我也學習王選老師作出決定,停招研究生,停止在研究所里指導具體研究,讓位給年輕的同事。
我還記得,2000年北京大學與原北京醫(yī)科大學合并,王選老師對我說:“你現(xiàn)在什么行政工作都可以不擔任,但有一件事一定不能放,那就是組織不同學科的交叉研究。”我遵照他的建議去做了。在學校支持下,我負責組建與領導北京大學生物醫(yī)學學科交叉研究中心,大家齊心協(xié)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回顧這些年,我是在學著、跟著王選老師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并時時感受著他的人格魅力、他的品行、他的勇氣和智慧。王選老師走了。我不知道,他平時是否感受到我每次稱他王選老師時內心蘊藏的這份深情;但當他彌留之際,在他聽到我呼喚“王選老師”時所突然閃現(xiàn)出的眼神中,我分明感受到他對我的這份深情的理解。王選老師走了,但是他留下的精神財富將繼續(xù)鼓舞我前進,他是我永遠的老師!
王選老師患癌癥后,與病魔足足拼斗了五個年頭。作為一名醫(yī)學工作者,我深知他忍受著什么樣的痛苦,也深知需要什么樣頑強的意志才能堅持到這么長久。我臥室的窗口正對著他每天清晨打太極拳的那塊綠地,我已習慣了每天在窗口默視他鍛煉的身影,每當此時,我就感受到一種生命的活力和意志的力量。這幾天早晨我仍然習慣性地站到窗口,綠地仍在,但人已去,永遠見不到他了,不禁潸然淚下。但轉而一想,每個人遲早都是要離開這個世界的,但只要每個人走后都能留下這么一塊綠地,世界將變得多么美好!
【來源:光明日報;作者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韓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