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國影視界的習慣,電影和電視劇是不分家的,所以我們才能看到大批演員甚至導演等幕后工作人員在電影和電視劇之間頻繁串門。這也是中國影視行業(yè)在整體資源缺乏的情況下搞出來的“中國特色”。
雖然在好萊塢那些閑人們眼中看來并不正規(guī),但這么多年也弄出了不少動靜,起碼能讓世界上數(shù)量最大的電視劇觀眾群體看了這么多年也沒什么大意見。而且這么搞的結果,其實是讓我們這些電視觀眾占了便宜———因為別人都是想看電影明星演戲就得買票到電影院看,而現(xiàn)在我們在家就能從電視里看到電影明星演戲,和國外觀眾相比我們便宜占大了。
不過這樣的習慣也導致了觀眾對于演員的需求就不那么細分化,換句話說,就是我們沒有“電影明星”和“電視明星”的嚴格區(qū)別。在現(xiàn)在的一線女演員里,恐怕也只有章子怡堅持到現(xiàn)在沒有拍過電視劇了。不過可能正因為如此,章子怡在國內已經(jīng)成功地樹立了“國際影星”的地位。
但對于大多數(shù)沒有她這么好運氣的演員來說,如果堅持不拍電視劇的話,在競爭這么慘烈的娛樂圈里,恐怕一兩年都上不了頭條娛樂新聞,被人遺忘的命運就會很快來臨。而且對于這些演員來說,更實際的恐怕就是收入問題———拍個電影怎么也得花一兩年時間,而片酬收入根本沒法和花同樣時間去拍電視劇相比。但如果你一直不拍電影,那么名氣就上不去,拍電視劇的收入也會受到影響。于是,電影和電視劇之間的那種相輔相成的關系,就構成了國內影視界的現(xiàn)狀。
在這樣的背景下,趙薇作為一個當紅的電影演員,剛剛獲得華表獎最佳女演員和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女演員,卻來主演《京華煙云》這樣一部電視劇,難免會被人誤認為她的星路已經(jīng)開始黯淡,不得不依靠起家的電視劇拉拉人氣了。但趙薇作為一個一直固守本土市場的明星,如果真的不顧中國特色而一味堅持所謂的“電影品位”,那么對于這個市場來說,有沒有這么大胃口來消化一個或數(shù)個國產電影明星,是值得我們懷疑的。
雖然我們沒有嚴格明確的電影電視明星的區(qū)別,但我們仍然有模糊的明星制度來應對相應的市場需求。對于趙薇這樣一個代表本土明星市場需求的演員來說,無論是演電影還是演電視劇,其實都是對市場需求的回應,而非基于個人藝術品位或演藝生涯規(guī)劃的考慮。
說來說去,生意就是生意。如果中國的電影市場容量能夠容忍一個女明星幾年才出一部電影的話,我想對于趙薇來說她的選擇就會比現(xiàn)在要大得多。但在目前的情況下,只要她還想在國內繼續(xù)發(fā)展,那么她就不得不繼續(xù)容忍目前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影視市場制度。
來源:新京報 作者:張小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