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羅大佑的演唱會與超女總決選不期而遇時,兩者中間其實沒有什么PK,只是一次與檔期安排有關(guān)的偶遇而已。有人選擇音樂教父,有人選擇宇春靚影,其實只是針對各人口味的不同選擇而已。
就像我們沒有必要總拿里程碑式的老女足作標桿,來PK新女足,拿劉愛玲、孫雯來PK曲飛飛、韓端或者那些正在足校踢球的少年一樣。因為雖然都是女足,但她們之間并不具備可比性,惟一的共同點就是同為女足隊員而已。
完全同意喬羽老先生在評價超女時說的一句話:“每個時代都該有自己的烙印。”也十分欣賞一名網(wǎng)友的評語:“每個時代都需要自己的偶像。”所以,很不習慣把羅大佑與超女放在一起PK,也不習慣把新老女足沒完沒了地放在一起比較。
有些人、有些事過去以后就成記憶,記憶會褪色,也可能永不褪色。我們可以用聽羅大佑唱歌的方式,再一次向青春告別;也可以用隨李宇春一起舞動的方式,來再現(xiàn)曾經(jīng)的神采飛揚。因為時代不同,選擇不同,理解不同,方式也就不同。
所以,我尊重那些把羅大佑與超女放在一起PK的選擇,也尊重那些總把新老女足VS一下的選擇。但我想提請大家注意的是,PK也好,VS也罷,不要忘記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脈搏,標準已然不同。當我們在與時俱進時,任何強加于別人的標準,都將是勉為其難的。
老女足的吃苦耐勞,一直是不少人用來PK新女足的法寶。但當社會環(huán)境在變,價值觀在變,就連批評者自己的價值體系也在發(fā)生變化時,又憑什么拿10年前的標準來要求現(xiàn)在的女足隊員。10年前的女足以及20年前的女排,她們只問耕耘,不問收獲,她們甚至不在意有沒有獎金;但現(xiàn)在的女足隊員,在十四五歲時,教練就要考慮她們的早戀問題,就要在耕耘的同時,悉心與她們懇談未來的出路。
女足的直線滑坡不是偶然,不是幾名隊員或者一支隊伍的不是,而是一個項目、一個群體隨時代的變遷。在對基層女足的生存現(xiàn)狀進行采訪調(diào)查后,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最真實的原因。
一張制作時間不長、稱不上精良的超女終極PK專輯,僅預購量已達65萬張。在專業(yè)人士用擠兌、不解,甚至抨擊來表達自己的不屑時,有沒有想過這個數(shù)字背后的“為什么”。就像很多人在嘲弄女足急速下滑時,卻為何不看看下滑的背后。
超女終極PK過后看什么?那是我們自己的事情。一如中國女足的新老PK,早已不需要答案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