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四川大學110周年校慶的重頭戲之一,云集了全球50所著名高校校長并將于明日開幕的校長論壇十分引人注目。昨晚,記者獨家專訪到我們的成都老鄉(xiāng),應邀前來參加校長論壇的中國科技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朱清時教授。近一個小時的采訪中,歷來快人快語,以抨擊教育體制弊端而聞名的朱校長依然不改往日個性,妙語連珠,侃侃而談,并對高,F(xiàn)行的教育體制進行了尖銳批評。
高考制度應該7次定終身
記者:您對創(chuàng)新的定義是什么?
朱清時:創(chuàng)新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創(chuàng)造新的東西,在我看來,創(chuàng)新的東西應該是比以往更好,更先進的,F(xiàn)在教育方面最需要的創(chuàng)新是體制上的,目前中國的教育體制不適合教育的發(fā)展需求,很死板。
記者:那您覺得高考制度需要哪些創(chuàng)新呢?
朱清時:高考制度迫切需要改變?荚囀潜匾,高考不能廢除,但是應該改變一槌定終身的做法。作為高校來說,我們希望中學能把高中三年每學期的期末考試變成全省統(tǒng)考,對考生各個學科進行全面的考核,這六次的考試和高考在升學中所占的比例各占一半,這樣做更能如實反映學生的成績。對學生來說,由一槌定終身改成7次定終身,這樣的選拔制度才更加公平。
自主招生有缺陷
記者:您剛剛談到高考制度的改革,現(xiàn)在很多重點高校都在實行自主招生,中科大會像復旦那樣通過學校面試就直接錄取學生而不讓他們過高考這一關嗎?
朱清時:這其實反映出自主招生的一個缺陷。學校說這個學生好,這個學生就好嗎?僅僅通過幾次面試就能選拔人才嗎?(自主招生的成績)和平時的成績可能并沒有可比性。
自主招生全都口試的話,來自農(nóng)村的學生就要吃大虧,他們很多見識可能不如城里的孩子,面試的時候反應和口才可能比不上城市的學生(從而落選)。所以我們學校自主招生的比例控制在5%以內(nèi)。
記者:中科大喜歡什么樣的學生?
朱清時:我最喜歡深思熟慮而不僅僅是只會說的學生。我有一個學生,是來自農(nóng)村的,他就是話不多,但是考試成績非常好,想問題很深,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在美國做了教授。
中國應建立社區(qū)學院
記者:您覺得普通大學應該怎么創(chuàng)新?
朱清時:從1998年到2005年,中國的高校由原來的1000多所增加到2300多所,很多一般的大學教師不夠,師資跟不上,學校應該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這里就需要學校在體制上創(chuàng)新。
我在美國的時候,發(fā)現(xiàn)那里有很多社區(qū)學院(也被叫做初級學院),這種社區(qū)學院是二戰(zhàn)后美國為轉業(yè)軍人提高素質而創(chuàng)辦的學校。通過在學校2年制的學習,成績一般或是想工作的學生拿到所謂的“副學士”就可以去找工作,如果成績好的,可以再進入普通大學再深造。這種兩年制的社區(qū)學院投入的資金、師資力量較少,老師只需講課,學生只要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識就可以了。這樣,一般的學生可以就業(yè),優(yōu)秀的學生還可以升入高一級的學校進修。中國需要建立像社區(qū)學院這樣的高等學院,普通重點高校就只用來培養(yǎng)拔尖人才,就不用再盲目擴招了。
記者:這跟中科大的辦學方針很像——少而精。
朱清時:是的。拿中科大來說,我們的原則是少而精,自己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大的事。我們也想辦個醫(yī)學院,但是要辦也只能是三流專業(yè)。與其這樣,還不如集中力量將我們的數(shù)理化等專業(yè)辦成世界一流的學科。
少年班不是拔苗助長
記者:談到創(chuàng)新,很容易讓人想到中科大辦了很多年的少年班,您覺得這是創(chuàng)新嗎?
朱清時:這是社會對創(chuàng)新的一種誤解。中國有這么多人口你不能否定有少數(shù)人特別有天分,我們的少年班外界并不了解,少年班的操作有兩步,一是所在的中學推薦,要上完高中的課程,你不能否認一些學生成熟比較早;第二是我們學校要派人去考核,最后才允許他們提前參加高考。
每年全國有3000多名學生參加少年班的考試,被錄取的只有50個,這些學生都要經(jīng)過心理測試和生活技能的考試。少年班的學生成才的幾率很大,這些孩子比較早熟,很有自豪感,但是這并不是拔苗助長。
創(chuàng)新人才要有好的品格
記者:對創(chuàng)新人才來說,您覺得需要道德上的要求嗎?
朱清時:真正有創(chuàng)造能力的人需要有好的品格,要有道德情操。一個人要有所作為,成大氣,一定要有好的品格,這樣大家才會喜歡你,大的創(chuàng)新人才他的人格會為他帶來機遇。記者張崢實習生帥萍萍
鏈接:朱清時
朱清時,男,漢族,1946年2月出生在四川成都。1968年畢業(yè)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8年起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他曾先后在美國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麻省理工學院、加拿大國家研究院、巴黎十一大學、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劍橋、牛津和諾丁漢大學學習或工作,F(xiàn)擔任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員、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東亞地區(qū)研究型大學校長聯(lián)合會主席、中國科技史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自然辯正法學會副理事長。他曾獲海外華人物理學會亞洲成就獎、國際著名學術雜志《光譜化學學報》設立的湯普遜紀念獎。(來源:成都晚報)